当前位置:山明水秀>历史军事>五代十国往事txt下载> 第568章 三大战役之戚城战役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8章 三大战役之戚城战役2 (1 / 2)

澶州位于滑州东北部,黎阳东南部,三个地方呈现出三角形排列,互为犄角。

如果我们沿着黄河顺流而东,会发现几个熟悉的地名:滑州——黎阳、德胜夹城(澶州)、麻家渡、杨刘城、马家口……

没错,就是李存勖消灭后梁时候的几个重要据点。

现在,石重贵就出现在德胜夹城(澶州),抗辽的最前线,纯爷们儿。

正是由于石重贵的御驾亲征,亲赴澶州指挥作战,后晋军队士气大振,在开局逆风的被动局面下,实现了惊天大逆转,取得了第一次战役“戚城之战”的胜利。

派去求和的使节,走到魏州时被阻断去路,耶律德光拒绝接见后晋使节;派去抚慰杨光远的使节为杨光远陈说利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杨光远表面上接受了和解,并上疏解释说杨承祚之所以自单州擅归,确实是因在青州的老母亲生病,只为见上最后一面,没别的意思,一切都是误会,朝廷能体谅我们,宽恕我们,我们全家都感恩戴德。

这一年的正月十五,天下无人有闲心赏花灯。两国皇帝隔黄河对峙,耶律德光在魏州,石重贵在澶州。

此时的魏州并没有沦陷,魏州留守张从恩闭城坚守。耶律德光在城外驻扎,任命赵延寿为魏州魏博军节度使(“令自取之”),改封魏王(原为燕王)。

石重贵再派禁军将领张彦泽率军前往滑州——黎阳前线。

石重贵再次派亲信给耶律德光递交国书,表示自己已经知错了,愿意恢复履行之前的条约,请爷爷退兵,别跟孙子一般见识。

太没诚意了。因为此时的辽国已经侵占了河北地区广袤的领土,把前线推进到了黄河沿线,凭什么你喊一声“爷爷”,我就给你吐出来?于是恢复道:“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

覆水难收,爷爷我要好好给你这孙子上一课,让你知道知道叛逆的代价。

石重贵非常真诚地表达了自己愿意谈判的意图,几经撮合,耶律德光终于开出了价码:

第一,后晋割让黄河以北的土地给契丹,从此晋辽两国划黄河而治理;

第二,必须让桑维翰、景延广二人来谈判。

这时候,山西战场换来好消息,刘知远送来捷报:在忻州击败辽军,歼敌三千,俘虏敌将十七人,俘虏敌兵五百人,敌人残部从鸦鸣谷逃窜,已派兵追杀。

山西战场的胜利同样鼓舞了士气,打破了契丹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当然,山西战场本身就是助攻,契丹人的主力主攻部队全在山东战场。

上文提到,如今晋辽两国沿黄河对峙,情形非常像当年的李存勖灭梁之战。而在那场战争中,李存勖实施了“左勾拳行动”,从黄河下游的郓州一带渡过黄河,然后凭借骑兵的快速机动优势,直接掏心,闪击汴州。

二十年过去了,人们似乎已经遗忘。但有一个名叫窦仪的人没有忘,因为他现在是郓州观察判官,郓州的首席谋士,他非常清楚郓州的重要性,虽然远离主战场,但很可能成为制霸全场的关键突破口。

而且山东半岛内的青州杨光远与契丹暗通款曲,倘若与之里应外合,协助契丹从郓州一带渡过黄河,在驰入汴州……“左勾拳行动”将上演2.0版本,灭晋。

经过窦仪的提醒,石重贵惊出一身冷汗,于是急忙调兵遣将,分兵防守沿河各处重要渡口:派石赟(石敬瑭之堂弟)驻守麻家渡;何重健驻守杨刘城;白再荣驻守马家口;安彦威则驻守河阳,防止契丹反其道行之,以“右勾拳”从西面攻打洛阳。

刚刚部署完毕,就收到了郓州方面的紧急奏报,说博州(今山东省聊城市)刺史周儒向契丹献城投降,并与杨光远暗中勾结。

石重贵后脊梁发凉,直呼侥幸。博州位于贝州与郓州之间,在古黄河以北,与郓州隔河相望。

博州是契丹军队争夺杨刘城、马家口等郓州附近渡口的桥头堡,如果契丹军队以博州为跳板,沿黄河伺机寻找渡河点,而杨光远则在南岸予以配合,那么“左勾拳”2.0妥妥的。

博州刺史周儒与杨光远、耶律德光串通,俘虏了派驻到郓州的蔡行遇,然后引导契丹将领耶律麻荅从马家口渡过黄河,并在黄河南岸抢修防御工事,构筑滩头阵地,为后续主力部队做准备。

这位耶律麻荅,亦作耶律麻答、耶律麻达,音译,其实也可以写作“野驴马达”。《辽史》记载为“耶律拔里得”,耶律德光的堂兄弟。他的父亲是耶律阿保机的亲二弟,耶律剌葛,天生叛贼,三次“诸弟之乱”的始作俑者,因而被耶律阿保机改名为“暴里”,不知契丹语中是何意思,反正不是好词儿。后来剌葛叛逃到中原,投奔了李存勖,被李存勖认为养子,“胡柳陂之战”时,又背叛李存勖投奔后梁,李存勖灭梁后,“怒其反复”,将其凌迟处死。

为方便叙述,我们管他叫耶律麻荅,其父剌葛。

这就有意思了,如果从契丹那边论,石重贵该管耶律麻荅叫“叔爷爷”,或“从叔祖父”;如果从中原这边论,石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