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促欠下的税赋,现在看来,只能借内阁调整的机会,爱卿只能留在京师,出任户部尚书,专注中央银行一事。”
张廷恩明白承辉帝的意思,老师有事,学生不能看着吧?给个举人,先看看你的工作态度,态度好的话,明年的进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好好做事,就算你有那个能力,皇帝非要罢黜贾琏的进士,那也是一句话的事情。
皇帝的权利在现行制度下可以无限大,也就是说,皇帝可以耍赖的!
即便主考官取了你会试的会元,皇帝都能给你落榜。
古代皇帝都敢自称“圣人”,还有啥不敢做,还有啥不能做的?
两江总督的位子也很诱人,毕竟地面上就属总督最大了,大周不是明朝,没有南直隶那一套备用班子,也没有徐家那种南北通吃的勋贵。
从事业的角度看,无疑是户部尚书更为有利,暂时无法入阁,但这却是入阁必须的履历。
大周朝太祖吸取了前明的教训,摒弃了非翰林不能入阁的潜规则,制定了“宰相必起于州县”的明规则。没做过县令知府的官员,没资格入阁。通俗的讲,要有基层工作经验。还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阁臣需出任过一部尚书的履历。
道理很简单,在州县做过长官,统筹管理一方,在京城做过尚书,统筹管理一部。
一头一尾的长官经历,结合起来,入阁之后,知道地方部门和中央部门运作的规则。
“国事为重,臣受点风雨不算什么。”张廷恩赶紧接过承辉帝的话,留在京师出任户部尚书,艰难程度远远高于出任总督。原因很简单,因为清欠的事情已经得罪了很多,接下来成立央行,肯定又是张廷恩冲在前面,得罪人的事情还是他来做。
皇帝想做点什么事情,不是说在朝会上直接说,而是事先把亲信大臣叫来,私下里先商议好了,可能出现的各种局面,然后想好对策,最后才是亲信大臣上奏折,拿到明面讨论。这个讨论就是通知一下,皇帝决定的事情,只要不伤及自身利益,大臣不会疯狂反对。
“爱卿,两江税赋重地,何人可为总督?”这就是私下征求意见了,正经的情况应该是在内阁里面小范围的先讨论几个人选,最后才是皇帝拍板。
现在内阁因为过年的缘故,还没完成调整,承辉帝先问起张廷恩,自然是因为人事调整造成的没有准备,先问问看看有没有合适推荐。
“此事,容臣想一想,初六大朝会的时候,臣再回禀陛下。”
“也好,我君臣二人,今日还是好好商议一番,如何完善中央银行的制度。”
……
回到家里的贾琏,看见了等在此处的李纨,对此表示了吃惊:“大嫂子,有事?”
“婆婆让我来请琏二叔。”李纨脸色不是很好看,带着肚子呢,被王夫人指使,派个丫鬟来不行么?非要让一个孕妇走一趟?
贾琏倒是能理解王夫人的意思,这不就是怕贾琏不给面子,借口不去么?
为什么呢?心里有鬼呗!
有什么事情早上拜年的时候不能说呢?无非就是明日的王家之行呗!
贾琏和王熙凤的婚事是王夫人撮合的,最初的想法很现实,那就是王熙凤进门后,接替王夫人管家的同时,还不耽误王夫人发号司令。这一点王夫人还是很有自信的,小说里王夫人也是这么玩的,让王熙凤顶在前面,王夫人的实际权利一点都不受影响。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贾琏不再是之前那个浪荡无形,不爱读书的琏二爷。
最坏的结果,贾珠在科举说再无寸进,贾琏则有所斩获,王熙凤进门后,有贾琏这么个做官的丈夫在背后,王夫人还能拿捏的住?
不管怎么说,面子上的事情得维持住,年初二去丈母娘家的规矩,贾政和贾琏目的地是一致的,之前就必须商量一下,奈何贾政是个什么都不管的书呆子,贾琏暂时也只能一个人过去,王夫人也只好与贾琏商议了。
女人和男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在王夫人看来,很多事情都必须考虑进去。
比如两边的礼品,真要分出个高低来,贾琏闹起来如何是好?到时候大家都不好看,闹出笑话来就是全京师过年的乐子。以前的贾琏闹不闹没人在乎,如今的贾琏闹起来很吓人的,传说中贾琏闹腾了一下,首辅退下,几位同学一起从青云书院退学了。
看不到问题真相的人,会觉得贾琏的杀伤力太大了,必须正视。
别回头贾琏闹腾起来,脸面不说,贾政的官位受到影响,王家人的官位也受到牵连。
怕么?真的怕,尤其是王夫人这种心里有鬼的人,更怕!
“我才回来,珠大嫂先回去,容我梳洗一番,立刻去见二婶。”
贾琏非常给面子,李纨的身份不提,她是个孕妇就能让贾琏一点脾气都没有。
要不怎么说,王夫人歹毒呢?
提到王夫人的歹毒,就不能不提贾母的老辣残酷,这点在袭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就因为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