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明水秀>其它小说>顽贼txt精校> 第六百一十五章 游刃有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一十五章 游刃有余 (2 / 3)

理论上藏冰得到的冰块更多。

但如今用冰的人也更多了,所以反倒冰块还是个比较奢侈的用品。

可惜,在这个炎热的七月,夹墙里再多的冰,也无法压住紫禁城的躁动不安,甚至还让即将到来的秋风更加肃杀。

一切都因为此时,国中局面大坏。

乾清宫里,一身青衣的崇祯皇帝颓然无力地倚靠龙椅。

皇帝身前的龙案上散乱摆着几封奏报,最上面一封,来自驻军襄樊的湖广总督卢象升。

这是卢象升在十日之内的第二封奏报,早前的第一封报告了闯将李自成率军攻入郧阳,将新任郧阳巡抚宋祖舜围于城内,大略四方。

宋祖舜是卢象升的继任者,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朝廷之所以点了他做郧阳巡抚,就是因为他知兵。

崇祯二年己巳之变勤王的时候,宋祖舜担任参政,分守凉州道,那年甘肃勤王军途中哗变,杀了参将,瓜分行粮六千两回师西北,把巡抚围在兰州,向西渡河,声势大坏。

被围在兰州城里的巡抚命人飞马驰书,传信命凉州道严防死守,城内士绅也坚定地站在朝廷这边,做好了死守的打算。

毕竟甘肃那边的士绅,成份就是退休的世袭武官,就没怕事的,双方势同水火,一场大战在甘肃东部的凉州道蓄势待发。

但宋祖舜干了个神奇的事儿。

他力排众议,告诉别人如果不让叛兵进城,严防死守,坚拒之下事情肯定就坏了,他认为事情还要有挽回余地,决定跟叛军沟通,让他们晚点进城,以期将之解散。

事情干的很漂亮,不仅将哗变军队解散,甚至还在解散前让他们把没花掉的五千两行粮上缴入库,刀枪火器也收回来了。

三寸舌解散叛兵,是厉害人物没错。

可惜这回,宋祖舜也要面对的是李自成,身后也没有当年甘肃军队的支持……郧阳府这个地方就没兵,只能闭门死守,眼看治下惨遭杀掠。

崇祯本以为,卢象升在短短十日之间又发来奏报,想必是郧阳府的事情有了转机。

万万没想到,不仅郧阳没有转机,甚至情况还更坏了。

卢象升的第二封奏报,一来是告诉皇上,他已经以劣势兵力跟李自成的流寇交手了。

十日转战千里,三战三捷,砍了三千六百个脑袋,敌人却越打越多,郧阳府山区的山贼土寇加入战场,汉江以南吃不上饭的老百姓,同样也被煽动。

湖广一省,兵力不济,标兵四处游击,如同扬汤止沸,援军加入战场迫在眉睫。

但这却不是卢象升第二封奏报的重点,他的重点是,通过审问俘虏得知,跟随李自成一同攻破武关进入湖广的,还有一个巨寇张一川。

其实卢象升并不知道张一川是谁,过去也没听说过张一川的名号,但单凭其元帅府河南总兵官的官号,就足够定性为巨寇了。

此时张一川并未随李自成渡过汉江,而是转掠汉江以北的南阳府。

卢象升意思,是提醒朝廷小心河南,别让这个伪官真进了河南,最好能来个南北协剿,把这股势同燎原的叛乱镇压下去。

卢象升是了解河南,他过去在大名当知府、兵备道,与河南比邻,对那边的情况有所耳闻。

所以他并不认为,张一川进了河南能猖狂得起来。

因为在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刨了九边,河南的军事传统能排进前三,这个省份的关键词就一个字:多。

人口多、田地多、宗室多、驻军多、民兵多。

人口和田地,中州之地自不必说。

宗室上,河南遍地是王府,开封周王、南阳唐王、洛阳福王、彰德赵王、怀庆郑王、汝宁崇王、禹州徽王、卫辉潞王,这些藩国几乎把河南填满了。

而每个王府,都有自己的仪卫,甚至还有护卫,尽管藩王卫军是越来越缺斤短两的制度,但上千人的武装力量也不容小觑。

驻军多,是因为河南设立的卫所多,这也跟人多有关系。

民兵,则是河南的特色,因为比邻郧阳特区,自从明初就有严重的流民问题。

地方上士绅修筑堡寨自守,官员招募民兵护卫地方,后来在土木堡之后就成为了民兵输出大省,戍卫边关、填充京师营卫、编入本地卫所都有河南民兵的身影。

甚至还多次以三千人的民兵营为单位,成建制转为正规营兵。

特殊的历史环境和传统,导致并没有与边疆接壤的河南,在民间既拥有非常庞大的储备兵源,又有一大堆像钻井机一样榨油的藩国……这个地方根本出不了大乱子。

外地来的贼,本地的卫军、堡寨能拦住;本地的民间武装作乱,影响力连十里八乡都打出不去。

只不过有长必有短,河南的稳定程度非常高。

这就意味着大明军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河南是缺失的,也就是总兵官。

总兵官因事而设,在天下诸地成为常设之官,是因为那些地方总有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