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明水秀>历史军事>五代十国那些事儿> 第754章 李璟登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4章 李璟登基 (1 / 2)

李璟登基

李璟不受待见是有原因的,后人们一般认为,相比于其他兄弟,李璟确实不算优秀,比较笨拙,为人也比较懦弱。能力虽一般,野心却很大,最终把南唐带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主流史学观点都一致认为,南唐虽然是在他儿子李煜手中灭亡的,但李煜是“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南唐的真正亡国之君是李璟。

说他能力一般,我没意见,但要说他软弱,就值得商榷了。政治家的外在性格往往是其内在实力的表现。没有人愿意当孙子,只不过是没有当爷的实力。比如我们之前讲述的中原天子,如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郭威之辈,他们哪一个是善茬?但他们当上皇帝之后,却处处妥协、隐忍退让。

当然,也有螳臂当车的主,比如李从厚,其结果呢?在位三个月,被推翻。

通过上文对徐知诰五子的简单分析,就可以看出,李璟不可能具备强劲的实力。而且事实也的确如此,即便在徐知诰临终时已经明确指定了李璟继位,当他驾崩后,仍然有权臣打算伪造遗诏,阻挠李璟继承皇位。

李璟的处境岌岌可危,在内,他缺少文武百官的一致拥护在外,他又没有自己的嫡系武装和革命根据地。他的软弱、怯懦是迫不得已,因为他太需要得到各方的拥护了,他谁都不敢得罪,虽然名义上是一国之君,实际上却如各方之孙。

徐知诰驾崩后,李璟对外封锁消息,以徐知诰的名义发布诏书,“命齐王李璟监国摄政,大赦天下”。

而这时候,朝中某些人就开始蠢蠢欲动了,例如孙晟。

孙晟,原本在中原为官,后因卷入政治斗争一说“朱守殷谋反案”,一说“李从荣谋反案”以撩衣搓泥儿、徒手捉虱子骗过追兵,逃入淮南,并辗转来到徐知诰身边,大受徐知诰的器重。徐知诰称帝后,将其提拔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中书侍郎。

在逼迫杨溥禅让时,孙晟坚定地拥护徐知诰,并且积极为徐知诰出谋划策,参与了许多见不得人的密谋,深得徐知诰信任。

毫无疑问,孙晟是南唐的开国元勋,也是徐知诰的心腹亲信,权且称之为“先帝党”,他与李璟的嫡系亲信暂称之“太子党”,如冯延巳、陈觉等之间并不和睦。孙晟非常鄙视冯延巳等人,曾公开讥讽辱骂他们,说他们是“玉碗金杯里盛着的狗屎”。

冯延巳也曾以开玩笑的口吻反击,问孙晟道:“你说我不行,那你又有什么本事,配做如今的高位中书侍郎?”

孙晟回答道:“我原本只是山东的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穷书生,文采不如你、谈笑风生不如你、溜须拍马不如你,所以你才被派到齐王李璟身边,皇上是想让你教授指点文学、品德,而不是让你成为齐王的酒肉朋友,天天声色犬马!我虽然没有什么才干,却懂得忠义,不像你,只能给国家招致灾祸!”

孙晟与冯延巳的矛盾是众所周知的,谁也看不惯谁。

如果李璟顺利即位,那么“太子党”的冯延巳等人必然掌握权柄,这是孙晟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就动了歪心思,他串通了几个大臣,伪造了一份遗诏,大意是让宋皇后临朝称制,然后请负责起草诏书的翰林学士李贻业审批签字。

李贻业大惊,大呼不可,说先帝生前反复强调过,后宫干政是混乱之本源,诸君不见种夫人之事乎?他又怎么可能自己破坏规矩,让皇后临朝?这一定是奸邪小人伪造的!再说,储君年龄也不小了李璟时年28岁,还用母后垂帘?如果你们敢说这是真的遗诏,我一定会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它吃了!

李贻业,是大唐僖宗朝宰相李蔚的堂曾孙。

李璟顺利即位后,非常感激李贻业的正直,亲口赞他道:“疾风知劲草,说的正是爱卿啊!”

孙晟还不死心,又跑到宋皇后那里鼓动唇舌,请宋皇后临朝听政。

宋皇后是个明白事理的人,说这是武则天的教训,我岂会重蹈覆辙?坚决不答应。宋皇后非常赞同徐知诰打压后族的做法,李璟登基后,时常来向她请安,每次聊天的内容都是家长里短,从来不聊时事政治。

宋皇后有个侄子,叫宋锷,在军中服役,就因为他“皇亲国戚”的身份,一直不得提拔以国戚故,官不甚大。

孙晟两头碰壁,这才死心。

徐知诰驾崩6天后,李璟才公布了先帝驾崩的噩耗,并宣布了遗诏,但他没有急于举行登基大典,因为南唐局势暗流涌动,不仅仅是“母后临朝”一关。他需要确定满朝文武的真实态度,如果大家反对他,那他就主动退出角逐,好歹还能保全性命,毕竟强有力的竞争者李景遂、李景达还在。

而且“母后临朝”这一关,他过得也不踏实,因为遗诏还是被篡改了,虽然没有添加“母后临朝”的条款,却添加了“允许民间自由买卖儿女”的条款。

自从徐知诰当上南吴的宰相开始,就下令禁止人口贩卖,不准把子女卖做奴隶或婢女。对于百姓来说,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有些人也许会有疑问,说那些快要饿死的百姓,是心甘情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