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明水秀>历史军事>寒门崛起免费全文阅读> 第八百三十三章 义利之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三十三章 义利之辨 (1 / 2)

“呵呵,子厚你若是手头紧张,可以与我们说嘛。我们同僚一场,肯定是能帮就帮的。你何必去沾染那等铜臭味,平白让人看了笑话。”</br></br> 朱平安才进无逸殿,一位平时没怎么打过交道的中年官员,此刻很是热情的走上前来,拍了拍朱平安的肩膀,呵呵了一声,一脸笑眯眯的对朱平安说道。</br></br> 貌似热情与好心。</br></br> 对,只能用“貌似”这个词了。</br></br> 演技不在线,全程不走心。</br></br> 话说,你脸上的轻视就不能掩饰点,还有刚刚的呵呵声,嘲笑意味也太足了吧……</br></br> 此时此情此景,我有一句p不知当讲不当讲。</br></br> 朱平安抬头看了这人一眼,扯了扯嘴角,心里面腹诽了一句,面上却是微微一笑,“多谢这位大人关心,不知大人说的可是朱记快餐之事?”</br></br> “嗯,正是此事。”中年官员点了点头。</br></br> “我倒觉得没什么。”朱平安毫不在意的耸了耸肩,一脸坦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嘛”。</br></br> “没什么?子厚不知义利之辨乎?”中年官员闻言,忍不住摇头失声笑了,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似的。</br></br> 义利之辨,朱平安当然知道。</br></br> 义利之辨是儒家思想的一个基本论点,是说人们应该追求义还是利的问题。</br></br> 孔圣人一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奠定了基本论调;孟子的“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更进一步阐述了唯义论;荀子的“为事利,争货财,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更是彻底把商打入了地底。</br></br> 以上这些就是儒家思想的主流意识形态,重义而贱商,也就是“所谓末者,工商也”。</br></br>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故士农工商,商在最末。”中年官员侃侃而谈。</br></br> “非也。古有四民,曰士,曰农,日工,曰商。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稽;工勤于技艺,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不分贵贱先后。”朱平安微微摇了摇头,提出了与这个时代主流观念不同的观点。</br></br> 这就是时代的差别了。</br></br> 虽然在明朝,商人的地位已经好多了,不过跟现代还是没法比。他们永远也想不到几百年后有个商人会被全民称为“爸爸”,他们更想不到几百年后西方强国的财团政治......</br></br> “可笑,焉能不分贵贱先后。荀子有言:为事利,争货财,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br></br> 又有一位官员起身反驳朱平安,一脸少年郎你的思想很危险呢的表情。</br></br> “就是啊子厚。商人重利无义,为人所不齿。《礼记·王制》曰:工商‘出乡不与士齿’,就是明证。”紧接着就有官员附和。</br></br> 这些官员骨子里都是根深蒂固的大文人思想,满脑子都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br></br> 当然,之所以有这么多官员站出来奚落朱平安,还有站队的原因。</br></br> 朱平安是太仓一案的揭幕者。</br></br> 太仓一案牵连众多,很多官员都被罚银罚俸,严党中就有数十位官员被罚银,李默一党也有多人被罚银。在场众人就有不少人被罚了银子,或者亲友有人因此被罚了不少银子。</br></br> 如果不是朱平安这个丧门星,我也不会被罚银......这是很多被罚银官员的心声。</br></br> 可以说,朱平安以一己之力几乎得罪了小半个官场。</br></br> 当然,当听说朱平安自己也被罚银时,众多官员稍稍出了心里的一口恶气,活该,自作自受了吧。后面听到朱平安被罚破产被迫去经商时,心里面更是一阵舒爽。</br></br> 当得知,朱平安经商做的还是臊臭的猪下水生意时,更是忍不住嘲笑不已。</br></br> 状元郎乃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千军万马之中一马当先过了科举的独木桥,好比是鲤鱼跃了龙门,结果你跃了龙门后去折腾猪下水去了。</br></br> 这不是笑话吗!</br></br> “非也,不可以偏概全。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br></br> 朱平安拱手,淡淡的回道。</br></br> 虽然商人和士人的谋生的方法不同,但是内心都是一样的。善于经商的人,虽然在商海里泛舟,但是道德修养一样是高尚的,就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一样,虽然商人求利,但是一样可以高尚。</br></br>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云: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厌;荀子言:为事利,争货财,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子厚汝所言之四民不分贵贱是何人所言?”</br></br> 又有官员起身加入到驳斥朱平安的行列,直言朱平安所言无理无据,乃是个人狡辩。</br></br>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