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山明水秀>其它小说>顽瘴痼疾> 第四十七章 酒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七章 酒铺 (1 / 2)

县衙外天色渐暗。</br></br> 见刘承宗出来,等候在外的承运小跑迎来,满脸喜庆问道:“哥,怎么样?”</br></br> “张书办能给画押,不过府衙新令,买田百亩要从城外领户流民回去做佃,没想到总归还是要想办法弄粮。”</br></br> “今日出城晚了,跟张书办约定明日一早有衙役带咱去城外挑流民。”说着刘承宗见承运冷得直跺脚,问道:“你一直在外头等我?”</br></br> 承运闻言接连摇头,道:“哥你是不知道,你进衙门的功夫,我把西城北街跑遍了。”</br></br> “你进县衙后,我几个商量今夜赶路不免露宿郊野,不如在城内寻个住处,哪知近来城外各处招贼,南来北往商家不敢上路,都在城里住着,把西城客栈能住的客房都订上了,就连庵店都没了空房。”</br></br> 说着,他转手指着不远处的街角道:“官房都没了,稍房也订不上,那家望塔楼的掌柜是我岳父干儿,这才腾出间通铺,眼下曹大哥他们正在对面直酒铺子吃酒,夜里不必往别处去,就在那睡。”</br></br> 明代酒铺客店大体分酒店、直酒铺、客栈和庵店四种。</br></br> 酒店不用多说,是吃酒兼卖熟食的饭店;直酒铺子则是单卖散酒类似酒吧的小酒馆,客栈睡觉,庵店则是主打特殊服务的酒铺。</br></br> 官房、稍房与通铺说的都是客房标准,因为明代官员往来出差多住上等客房,故而店家便将最上等的房间叫做官房。</br></br> 稍房也可称作陋室,既为普通房间;至于通铺,是最下等的客房,不过有床板供人睡觉罢了。</br></br> 其实可以理解为豪华套房、标准间与多人间。</br></br> 不过在延安府,三种房间的价格差距并不大,因为即使是官房也没有很豪华。</br></br> 真正有需要也有钱的豪商普遍会选择在经常经商的地方长期租赁宅子,依个人喜好布置陈设、雇佣人打扫。</br></br> 因为明代房价便宜,租房成本并不高,而且法律上对外地人购房有较多限制,房屋买卖不自由。</br></br> 倒是布置陈设、人工费用等养房花费往往比租房成本大得多。</br></br> 买房就像买地,都不是有钱就能办到的,在明代法律中这两件事属于继承遗产,要求问遍四邻。</br></br> 房主在卖房时要先问父辈、平辈、小辈亲戚,这些人都不要再问邻居,全部问过都不要,才能轮到外人买。</br></br> 对刘承宗这种睡惯荒郊野地与营房的人来说,睡好地方自然舒服,睡觉的地方不好也无所谓,反正不会比烧热的沙坑还坏,便边跟着笑道:“通铺好,通铺暖和……你给那门子多少银子?”</br></br> 承运道:“一钱碎银,就是颗小豆子,出门时大哥给了我不少成色不好的银子。”</br></br> 刘承宗知道那些银子,都是从白鹰子那夺来的,不过即使那些钱来路容易,还是让他沉吟道:“不少,现在府城银钱换价是多少?”</br></br> 钱是重量单位,重三点七五克,十厘一分、十分一钱、十钱一两、十六两一斤。</br></br> 民间通常流通的货币是铜钱,一两白银在官方兑换价始终为一比一千,但在实际兑换中很难换到那么多文铜钱,民间兑换普遍是一两银子换六七百文铜钱。</br></br> 金银兑换则在一比八左右。</br></br> 承运乐呵呵地拍了拍腰间,笑道:“今日银一两兑通宝九百九十二文,给门子那一钱碎银,足够他在街市上买三斤卤羊蹄吃个痛快。”</br></br> 说这话时,承运颇有得意之色,挑起眉毛:“都是这些年学的,若平常给上三分银就够让门子跑腿通报,买田是关系宗族生计的大事,多给七分是为不让他坏事。”</br></br> “但不能给多了,否则叫人生出贪心,反倒不美,叫他吃顿好的也就够了。”</br></br> 西北银价高,税吏不收铜钱只要白银,农家不产白银,故而只要是从西北往东南跑的商贾,都有兑换白银的副业,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br></br> 如今世道变乱,商路难走,按道理银价本该稍稍回落,可稍有财产的富户又有了避险的需求,价值高、重量轻、易携带的白银黄金又成了别人不愿脱手的宝贝,价格反倒比从前堆得还高。</br></br> 一钱白银价值并不夸张,但仍然不少,大明占最大组成部分的寻常人家,通常三口之家年收入不过八两到四十两之间。</br></br> 这就好像家庭年收入四万的人办事交一百入门费,不便宜。</br></br> 不过在这个时代,受限于陕北商品流通较少,金钱在人们心里的价值也远不如后世那么重要。</br></br> 刘承宗的眼里就没有钱,他既没夸奖承运会办事,也没斥责承运大手大脚,只顾着摇头感慨:“城里这会竟还能买到羊蹄。”</br></br> 肤施城背靠清凉山,又有东川、西川两条河流经过,环境比北方诸县不知好了多少,旱灾对这里影响少之又少,即使南边北边都乱成一锅粥,城里仍旧衣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